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肉羊产业如何化危为机

2020-03-17 09:41:14 ymlsofts 29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肉羊产业的发展。疫情防控导致的交通管制、人口流动限制和企业复工推迟等一度造成了养殖场(户)饲草料短缺、羊只出栏补栏均受阻、春季防疫无法正常开展、屠宰加工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羊肉消费呈“断崖式”下跌等问题,给我国肉羊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随着国家各部门一系列保障畅通产品和物流运输、加快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等政策的出台,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根据农业农村部的信息,截至3月2日,全国9711家发证饲料企业已开工7807家,较2月6日新增6537家,开工率达80%,较2月6日增加43个百分点,产能恢复率达81%。产业前期面临的危机已基本解除,但后期产业恢复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养羊场(户)和企业的电话访谈,了解并总结了此次疫情过程中肉羊产业暴露的一些短板和漏洞。为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亟需补齐短板,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疫情之下我国肉羊产业暴露的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的应对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在疫情的冲击下,肉羊产业也暴露出一些亟需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饲草料、兽药等基础生产资料的保障储备体系尚不完善。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而采取的措施对于抑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饲草料短缺问题。从种类来看,由于年前储备不足以及疫情发生后交通阻断、饲料加工厂无法正常开工等原因,精料和羊羔料最先出现短缺。从养殖规模来看,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相对小规模养殖户,更早地出现了粗料精料均供给不足危机。其原因在于,虽然大规模养殖场对饲草料储备的绝对数量较大,但因养殖规模大,在出栏不顺的情况下饲草料消耗得更快。同时,这类养殖场很多都是同外地的饲草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疫情发生期间不同地区防疫管控的力度和标准存在差异,饲草料跨省调运难度较大,导致规模养殖场饲草料外购模式不确定性增大。此外,疫情发生的时间恰好是肉羊春季防疫的关键时期,由于没有前期储备,县乡兽药饲料店也没有及时开业,兽药、疫苗、消毒用品购买和运输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季防疫计划实施。
  二是羊场动物防疫措施不到位,卫生安全生产能力有待提升。虽然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会传染给牲畜,但疫情导致羊场防疫、饲养管理及生产管理能力下降,部分羊场可能会集中爆发布鲁氏菌病、传染性胸膜炎、肠毒血症等传染病。目前来看,部分肉羊养殖场的消毒措施和设备相对猪场和家禽养殖场还有差距,很多养羊场(户)认为消毒没有必要;大多也没有制定羊场免疫计划或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免疫,应急保障措施不足,普遍缺乏隔离防护设施设备;且病死畜无害化如果处理不妥善,很容易造成进一步交叉感染。尤其是养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的中小养羊户,将会成为产业链最大的疫病风险承担者。此外,目前对动物疫病监测的力度还不足,动物防疫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执行力,执法人员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三是肉羊生产缺乏危机意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本次疫情的发生、蔓延及其造成的影响,既有不可控的客观因素,也有管理疏漏等主观因素。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相关部门和羊场、屠宰加工企业等应当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尤其要关注那些可能出现的重点风险因素,比如要对可能属于重大疫情的类型、疫情影响地理范围、养殖环境存在疫情风险的可能性、饲料供应的疫情风险、发生业务中断的可能性及其对销售的影响、最短恢复时间、有无替代性资源等做出预判。一般疫情在初期造成的影响还较为可控,如果能在行业或企业内越早发出预警,快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问题,将风险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的概率就越高。
  四是肉羊生产加工对人工劳动力依赖较大,本地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紧缺。目前大部分羊场、屠宰加工企业生产对人工劳力的依赖程度还比较大,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较低。针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只能采取延缓复工或临时雇用本地人员等方式维持基本的生产,产能恢复有限且人工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有所增大。此外,很多规模化羊场和企业的技术员主要来自外地,正式复工上岗较迟,严重影响了前期母羊繁殖配种、接羔等生产,羊只死亡率上升,春季防控情况进一步紧张,动物疫情爆发风险增大。例如,有些羊场和企业没有配备本地的兽医,只能联系外地的兽医,但由于无法实地就诊、开展病理解剖等,兽医通过口头转达或远程视频等方式又无法准确地做出疾病诊断,并给出恰当的治疗方案,从而导致羊只死亡的情况增多。
  五是羊肉产品可替代性较强,产品销售模式单一。相比猪肉、禽肉等,羊肉产品可替代性强,价格较高且户外消费占比更大。疫情发生后,全国羊肉的家庭消费、户外餐饮消费以及礼品消费等均出现“断崖式”下跌。海底捞、西贝、呷哺呷哺等主要羊肉采购餐饮企业因疫情而经营遇阻。很多居民纷纷囤积米面、蔬菜、猪肉、禽肉等,却未见明显的羊肉抢购热情。虽然2019年羊肉的线上销售量有所增加,但绝对数量仍比较少,整个羊肉消费市场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六是产业链各环节联结松散,全产业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虽然目前肉羊产业链条有所延伸,一些规模养羊企业发展产加销纵向一体化,基本能够实现“养了不愁加工,加工了不愁卖”。但总体来看,我国肉羊全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链条单一,缺乏“多条腿”走路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往往一环出现问题便“全体瘫痪”。一方面,相当大比例的中小养殖户会通过“二道贩子”等资质较低中间商联结屠宰加工企业以实现活羊的流通,且这些中间商一般不会与中小养羊户、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合同,疫情发生后其“全身而退”比较容易;但中间联结纽带的断裂直接导致了产、加环节出现脱节,加大了养殖端风险,也造成屠宰加工企业停产,并进一步影响了羊肉的市场供给。另一方面,大量屠宰加工企业不仅技术水平、规模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拓展创新能力还比较有限,疫情之下羊肉“卖不出”所以“不敢产”,进一步又使得产业链上游养殖环节出现活羊滞销。
  二、多举措“补短板”,促进肉羊产业长远发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肉羊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针对目前暴露的问题有效进行改进:
  一是建立饲草料、兽药等投入品应急储备体系,防止短期事件导致的投入品短缺。首先,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畜牧业生产能力,在合理区域范围内建立饲草料、兽药等常用投入品储备体系,完善疫情应急公共服务机制。其次,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做好养殖规划,加大投入品储备力度,延长投入品储备时间,提升投入品储备规模的能力。最后,鼓励促进产业链整合,完善投入品供销体系,以便能及时整合市场资源应对市场变化,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二是推动羊场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提升防疫能力。通过宣传栏、悬挂标语、场区广播及微信等形式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场区工作人员防控意识,在日常生产中严格做好防控工作。例如做好产区外来人员、车辆等严格审查和消毒,厂区和养殖人员日常消毒,以及病死畜、厂区员工生活垃圾、羊舍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羊场还应定期对养殖从业人员进行疫病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尤其提升其对疫病判断标准、综合防疫程序等内容的认知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其主动参与到风险监测及疫情上报工作中,配合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养殖风险监控工作,保障肉羊养殖业健康发展。
  三是提高羊场机械化水平,降低羊场雇工依赖。适当提高规模羊场的机械设备采购补贴力度,鼓励羊场加大机械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加机械消毒、机械饲喂、智能管理等设施设备,既有利于提高羊场标准化、智能化管理能力,还能降低雇工依赖和雇工成本,规避突发情况时的“用工荒”风险。
  四是推动基层畜牧业专业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由于养殖户分散、基层技术人员短缺等多种原因,我国羊产业相关技术服务落地效果并不好。例如,疫情期间有生病羊只的养殖户请诊难度进一步增大,病死羊数量增多。因此,既要通过适当提高待遇、增大专业基础设施配置力度等方式吸引畜牧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推动区域性畜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线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开发完善畜牧业线上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良种繁育、疾病防控等实用知识汇编小程序等,提高养羊(场)户“线上”技术服务获取便捷性,多渠道提高养羊(场)户技术采纳效率和技术服务获取满意度,进而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
  五是完善畜牧疫情综合信息公开平台,增强肉羊产业疫情预判预警能力。从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及新冠病毒等疫病的发展情况看,疫情出现必然会引起产业链连锁反应。因此,应完善畜牧疫情综合信息平台,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主体不仅能了解肉羊产业各环节信息,还能及时了解其他替代品畜牧产业发展情况,从而增强对市场行情和疫情发展的综合预判预警能力以稳定养殖效益。
  六是打造羊肉公共区域品牌和企业名牌,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创新产品销售方式。加强区域肉羊全产业链建设,整合区域资源,打造优质区域品牌,推广“龙头企业+养殖户”等多种模式,鼓励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羊肉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差异性,以多样化的羊肉产品吸引消费者,扩宽羊肉消费市场。此外,还要积极拓展线上和线下多种销售渠道,尤其要创新羊肉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和方式,确保特殊时期羊肉产品也能正常“入市”。
  (作者李军,系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公众号 客服QQ
或致电0579-85393321 85392391 获得适合您企业的管理方案,云牧联为您提供定制专属服务
商务约谈 Interview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Powered by MetInfo 5.3.16 ©2008-2020  MetInfo Inc.